从经验上看,仓储成本的降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降低仓储成本,最好的方式是从管理上提升,而不是简单的从人员方面进行施压。这就要求降低仓储成本需要科学,遵守一定原则和方法,却不可操之过急。
(一)预则立,不预则废
过去的成本管理,最早只是强调事后的分析和检查,主要侧重于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和各项规章制度,这实际上属于“亡羊补牢”性质的防护性控制;后来发展到侧重于日常的成本控制,当发现实际脱离标准或预算时,立即反馈给有关部门进行干预或调节,纠正缺点,巩固成绩,这实质上属于反馈控制。
成本控制的重点必须转移到成本发生前的事前控制,做好经济预测,充分挖掘仓储企业内部的节约潜力,处处精打细算,在双增双节方面狠下工夫。只有这样,才能把损失和浪费消灭在事前,做到“防患于未然”,有效地发挥前馈控制的作用。
(二)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奖惩规则
要使仓储成本管理真正发挥效益,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,贯彻责、权、利相结合的原则。应该指出,在经济责任制中,控制责任成本是每个成员应尽的职责,同时也是一种权力。很明显,如果责任人没有这种权力,就无法进行控制。
为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还必须定期对他们的实绩进行评价与考核,并同职工本身的经济利益紧密挂钩,做到奖罚分明。
此外,目标成本是作为奋斗目标所要努力实现的成本,那么制定目标成本就既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,也要考虑到企业的外部条件,然后采用成本管理的专门方法与策略,制定出最佳的目标成本,切不可制定过高不靠谱的目标,这样会让参与人员丧失相应的动力。
(三)及时调整策略
日常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对各种成本差异进行分析研究,从而发现问题,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,提出改进工作或纠正缺点的具体措施。但实际上,每个物流企业日常出现的成本差异,往往是头绪纷繁,管不胜管。
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工作效率,管理人员不应把精力和时间分散在全部成本差异上,使用平均力量;而是应该突出重点,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属于不正常的、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上,对它们要追根求源,查明发生差异的原因,并及时反馈给有关成本责任中心,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把它们很好地管起来,其他的则放弃不问。